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3题。1.阶段I,该地 “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3.桥梁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显著特点,该地建设桥梁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有( )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加强两岸的区域联系,促进江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③加强城市内部联系,改善城市交通状况;④科技进步是重要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图9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
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
C.造纸厂 | D.大型超市 |
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是
A.原料运费 | B.产品运费 | C.工资投入 | D.科技投入 |
乙类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制糖工业 | B.印刷工业 | C.航天工业 | D.电子装配工业 |
近年来,上海市郊鲜花种植业的规模和品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外省市甚至国外的花卉也进入了上海。导致这种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 B.水热条件的改变 |
C.市场需求的增加 | D.土地价格的上涨 |
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⑤⑥ |
图7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功能区是
A.商业区 | B.住宅区 | C.工业区 | D.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