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本词是以什么人的口气写的?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分析。
阅读普希金的诗歌《风暴》,完成25~26题。
风暴
你看见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吗?
穿着白色的衣裳,高临在波涛之上,
就是当大海在风暴的烟雾中喧腾,
和海岸在嬉戏,
就是当雷电的金光
时时刻刻用赤红的光芒照亮了她,
而风在打击和吹拂
她飘荡着的轻纱的时光?
在风暴的烟雾中的大海,
在闪光中失掉蔚蓝的天空,都是美丽的;
但是相信我吧:就是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
她比波浪、天空和风暴,还更漂亮。
(选自《普希金诗选》,戈宝权 译)
相关链接: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对当时的革命者产生过巨大影响。
25.“风暴”和“少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寓意?
26.普希金为什么说“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比波浪、天空和风暴,还更漂亮”?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13—15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
▲
14.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
▲
15.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峡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干古的名句。
(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在摄景取物上的特点(与他人抒写羁旅愁思的作品比较),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鉴:镜子。②渠:代词,它,指方塘。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①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朱熹是(朝代)理学家、文学家。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