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7为“世界某大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①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该气候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是_______ 洲,其地形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①地和③地的降水情况,说明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4.比较②地区与上海周围的乳畜业生产的异同,并对上海周围乳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3)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生态脆弱的原因。

读哈萨克斯坦示意图和其西部荒原某处花岗球状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额尔齐斯河的水文特征。
(2)简述斋桑泊和咸海湖水性质的差异及成因。
(3)简述右上图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8月20日上午10时24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再次“拉响”高温黄色预警,提醒市民午后昼量减少户外活动。这是自8月13日以来,上海市中心气象台连续第8天发出高温黄色预警。甲图为上海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乙图为1986—1990年上海各月各级热岛强度出现日数统计图。

(1)据甲图概括上海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5℃的天数的分布特点。
(2)据乙图说明上海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变化特点。
(3)下面是某班级学生收集到的关于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部分资料,请选择其中两个方面说明其原理。

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新疆吐鲁番盆地,这里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甲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E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比较乙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产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3)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4)简述影响吐鲁番对外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该图为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和弗里曼特尔港各月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昆仑站极昼期上海昼长的变化特点。
(2)指出科考船返航途中在南半球可以借助的洋流名称。
(3)科考队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4)简述弗里曼特尔港的降水特征及成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