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ó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求取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许:允许
C.而愿委身国士委:托付
D.惟君侯图之图:考虑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
不赂者以赂者丧
C.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若赐观刍荛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卫王逼于宇文护,谋与平诛之。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日:“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卫王侍读释褐:担任官职.
B.遣平驰驿往代之驰驿:兼程而进。
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大戏:大玩游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平颇有才干,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
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王逼于宇文护,谋与平诛之。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
(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事侯。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士。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谥曰恭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过河,渡
B.文帝少时求不称,常恨之假:假如
C.洪将家兵千余人,温募兵就:接近,靠近
D.明帝即位,拜后将军,封乐城侯更:改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洪家富性吝啬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B.遂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谨拜表
C.于是泣涕屡请,得免官削爵士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D.太祖讨邈、布濮阳,布破走

是以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曹洪是先帝功臣的一组是
①洪下,以马授太祖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③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④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⑤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事侯⑥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洪是曹操的爱将,随曹操出征屡战屡胜,多次救曹操于困境之中,因此连续被提拔重用。
B.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有交情,危难之中向陈温求援,得到陈温的帮助,最后与曹操会合于龙亢。
C.文帝想借曹洪门客犯法一事判他死罪,曹洪多次流泪求情,才免于一死,最后受到免官削爵的处罚。
D.曹洪忠心耿耿、英勇善战、深受众人爱戴,曾因小事得罪文帝被罢官,明帝时又恢复了他骠骑将军的职务。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
(2) 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3) 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文各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甚,来数抑之抑:抑制、控制
B.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
C.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听:听命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乏:缺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行世。其为人敛退,粥粥若无能者,而遇公发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命以白衣领仓场职。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选自葛存虚《清代名人轶事》,有删节)
[注]①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②白衣:受处分官员的身份。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抚吴,事逮坐:因……判罪
B.上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卒:突然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张公欺谩劾:弹劾
D.既已无可奈何,则入守者白:禀告;报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
善刀藏之
C.所言部使者,张文端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若乃制府吓我耶

美于徐公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