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w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C.乙豌豆自变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 |
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
C.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 |
D.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染色单体 | B.没有2条X染色体 | C.没有Y染色体 | D.没有同源染色体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摩尔根曾经将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13:3 | B.5:3 | C.3:1 | D.7:1 |
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杂交类型 |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
|
父本 |
母本 |
AaBb∶Aabb∶aaBb∶aabb |
甲 |
乙 |
1∶2∶2∶2 |
乙 |
甲 |
1∶1∶1∶1 |
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
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