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tl至t4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流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与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C.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D.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差异 | B.地形差异 |
| C.土壤差异 | D.生产习惯差异 |
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
|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
|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
|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 |
|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
|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
|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 A.200<P<300,300<P<400 | B.300<P<400,100<Q<200 |
| C.100<Q<200,200<P<300 | D.200<Q<300,300<P<400 |
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 | B.只能是洼地 |
| C.同为缓坡 |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
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澳大利亚 | B.日本 | C.法国 | D.新加坡 |
关于能源和能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天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煤气、海洋能等都属于二次能源 |
| B.煤、石油、核能、水能等常规能源,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 |
| C.风能和海洋能既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又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
| D.“能源危机”的实质是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