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如两晋时期的客家人南迁,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迁。下列四幅图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原因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A.“闯关东” | B.“走西口” | C.“客家人迁徙” | D.“下南洋” |
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
在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A.A | B.B | C.E | D.F |
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指某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某城市略图(甲)和该城市各地区2004年人口迁移差额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乙),回答1--3题。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城市交通便利 | B.周围卫星城镇市场广阔 |
C.周围卫星城镇环境质量好,地价昂贵 | D.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环境质量低 |
A是该城市中心商务区,下图中反映A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
A.M | B.N | C.O | D.P |
读图7完成13~14题。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 B.热量 | C.水 | D.光照 |
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如图6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养猪场。读图回答11~12题。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 B.热量条件 | C.降水条件 | D.土壤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