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10~11题。
该图反映了
|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两倍 | D.三倍 |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甲、丁 | B.甲、乙、丙 |
| C.丙、丁 | 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 |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 | B.15时 |
| C.18时 | D.21时 |
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是()
| A.23°26′ | B.56° | C.72° | D.88° |
读太阳、地球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太阳的组成及能量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氢气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
| B.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
| C.中心是由铁镍组成的核心,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巨大的能量 |
| D.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大爆炸形成巨大的能量 |
有关图中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日地距离,大约150亿千米
B.A表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辐射
C.图中B、D两点的太阳辐射强度,D点更强
D.图示时刻,B点是地球大气上界单位时间获得太阳辐射最强的图中A对地球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 A.适当了距离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
| B.使地球有了厚层的大气 |
| C.相互的辐射,抑制了地球上的病菌 |
| D.使地球成为固态的球体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 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A.MK或NK B.PK或QK C.AK或BK D.CK或DK
如图中,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沿纬线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 B.乙 |
| C.丙 | D.无法判断 |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
|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