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
C.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
中国古代吸取外来经济、文化的诸项史实中,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学习天竺熬糖法②佛教传入中国③从越南传入占城稻④从吕宋传入甘薯、烟草
A.③①②④ | B.③②④①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B.限制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
据史书记载,我国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管辖疆域扩大 |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
C.地丁银制的实行 | D.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
下列哪项推理不符合历史史实
A.汉初林养生息→社会经济发展→汉武帝时国力最强盛 |
B.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豪强地主建立田庄 |
C.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开元盛世”出现 |
D.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康乾时期,苏州账房“散发丝径,给于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种现象表明
A.当时手工工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 |
B.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的财务管理机构 |
C.商人打人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
D.账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