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唐)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就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②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③榜: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柳宗元的诗是“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人说诗歌的第三句“岭色千重万重雨”与全诗关联不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人名,李白的朋友。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二联哪两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写元宵节的古诗,完成小题
生查子•元夕正月十五夜
(北宋) 欧阳修(初唐)苏味道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桥,护城河上桥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生查子•元夕》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正月十五夜》主要的抒情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