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当时的贵族这样说:“在我看来,今天所做的事将导致君主制度在……被摧毁,因为我们把王位变成选举产生了。”这一材料最可能涉及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 B.法国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德意志王朝战争 |
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这反映出满洲贵族统治者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
| A.克已服礼的主张 | B.为政以德的思想 |
| C.以民为本的思想 | D.天下为公的主张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更替加快 |
| C.民族矛盾尖锐 | D.文化类型迥异 |
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是
| A.孔子“克己服礼”的思想 | B.董仲舒“天人合一”的主张 |
| C.朱熹“格物致知”的主张 | D.李贽“非圣无法”“革故鼎新”论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这反映了
|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
|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 A.布局构图的精妙 | B.畅神写意的原则 |
| C.遵循自然的法则 | D.绘画技法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