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给食
日本的小学里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
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就全由孩子们自己轮流负责搬运、摆放。你花费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这种给食不是免费的,但和免费也差不多——一个月3500日元,随便上哪儿打半天工的收入都绝对不止这个数。
为什么要给食?日本的妈妈们不工作的很多,小学生从家走到学校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完全可以回家吃饭,也可以带便当。似乎找不到给食的理由。
要说给食的理由,恐怕得追溯到明治时代了。那时候日本人还很穷,一般人家是吃不饱的。小孩是很重要的劳动力,穷人不愿把孩子送去读书。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给食的办法来吸引学生——有饭吃你来不来?
现在不用以“给饭吃”来吸引学生了,给食有了另外的意义。
现在日本的“给食”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另外的意义”?不超过100个字。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句停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请指出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立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开放与封闭,两个世界,两重境界。开放,如流动的溪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封闭,如一潭死水,终究会变质干涸。
,两个世界,两重境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英国环保活动家马克·莱纳斯在2013年牛津农业会议上作了题为《变化的视角》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道歉,也为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从而参与妖魔化一项可以而且应该被用于改善环境的重要科技的行为深表歉意。”
马克·莱纳斯以往是怎样对待转基因的?

按不同的要求,把下面两句话组成一个句子,可以增加或删除个别词语。
艺术家须有科学的世界观。
艺术家须有精湛的技术。
表示两者缺一不可。
强调世界观的重要。
婉转地强调技术的重要。

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