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种植业用地向畜牧业用地转变 |
B.畜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C.畜牧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
D.林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10年春,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
B.2009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D.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
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
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a、b、c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条件优越性比较:①>②>③ |
B.①、②、③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
C.与①、②、③三地农业结构相似的国家分别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 |
D.③地农业模式最适合在我国陕西推广 |
若图中a、b、c分别表示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 |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① |
C.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 |
D.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 |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及其该地区近三十年来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图中河流的影响()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 B.河流汛期缩短 |
C.河流流域面积增大 | D.河流含沙量减小 |
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
B.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
D.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有关图中①山脉的地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③牧区和农区的分界线④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中A、B、C、D 四地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由好到差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 1083mm 、986mm、679mm、642mm。读资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
D.相对变率c城市大于a城市 |
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