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仔细阅读图上文字。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 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 ④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