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
|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
|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
|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纬度为()
| A.3°26'N | B.10°N | C.20°N | D.23°26'N |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 A.1 | B.2 | C.3 | D.4 |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 B.芒种 至小暑 |
C.小满至夏至 | D.小暑至处暑 |
图是世界两岛屿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b两小岛的最短距离约为()
| A.112千米 | B.60千米 | C.40千米 | D.74千米 |
关于甲、乙两岛屿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岛的面积大于乙岛 | B.两岛均位于北半球 |
| C.两岛均位于板块边界 | D.两岛的地形特征相似 |
2009年8月21日起,10余起山林大火肆虐图中某地,造成数十人伤亡,近百万人被疏散。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四幅图能反映火灾发生地气候特点的是()

导致这场大火难以控制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坡,气温高 | B.交通不便,救援设备难以到达 |
| C.正处在旱季,降水较少 | D.此时正处于西风带控制,风力强劲 |
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有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的曲线,回答下列各题。
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
| B.17小时~19小时20分 |
|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
|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
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读图回答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风向为西南风 |
| B.乙地气温较高 |
| C.丙地风速最大 |
| D.丁地气压最低 |
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正确组合为()
①南半球②北半球③暖锋④冷锋
| A.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