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各题。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珠江三角洲 | D.太湖平原 |
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关于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大量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 | B.劳动力资源不丰富 |
C.国内的市场腹地较小 | D.没有区域核心城市 |
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慕尼黑工业基地 |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
C.中国沪宁杭工业基地 | D.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
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