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文化 |
C.资源状况 | D.生活消费水平 |
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8月16日07时40分58.5秒在秘鲁海岸近海(南纬13.3°,西经76.5°)发生7.8 级地震,给秘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试题。该次地震震中位于()
A.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D.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地震发生时,秘鲁的区时是()
A.8月15日18时40分58.5秒
B.8月16日2时40分58.5秒
C.8月15日23时40分58.5秒
D.C.8月16日20时40分58.5秒震中附近海岸所属自然带为()
A.热带季雨林带 | B.热带稀疏草原带 |
C.热带荒漠带 | D.高山草甸带 |
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于2006年7月3日8时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异重流塑造过程中,三门峡水库出库沙量2350万吨,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841万吨,排沙比高达35.8%,实现了调整三门峡、小浪底库区淤积形态的既定方针。据此回答下面试题。调沙调水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 B.流水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 D.流水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
选择在6月-7月间进行调沙调水的主要原因:()
A.此时黄河流量小 |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 |
C.此时黄河流域降水丰富 |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46-48题。
46.图示区域甲是我国著名农业区,其名称是()
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 D.渭河平原
47.上述著名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地形
48.近年来,图中乙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读图1,MN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完成17-18题。
17.在冰穹-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海拔高,气温低 B.暴风雪,纬度高
C.极夜长,空气稀 D.全天空,观测广
18.如果图示正是冰穹-A处天文观测最佳季节,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A.180°、23°26′N B.180°、23°26′S
C.0°、23°26′N D.0°、23°26′S
下图为某地区地面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回答12-14题。
12.有关图中气压与风速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为高气压,甲地风速较乙地大
B. X为低气压,乙地风速较甲地大
C.Y为高气压,甲地风速较乙地大
D.Y为低气压,乙地风速较甲地大
13.X气压系统控制下,会出现()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 D.白天天空呈蔚蓝色
14.由图可知,此时北京盛行()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