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是 ( )
①氢的产生②C02的固定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④五碳化合物的形成⑤水的产生⑥水的消耗
A.①②③⑤⑥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⑤⑥ |
下列论述哪项是对的()
A.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进行 |
B.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
C.暗反应不需要光,但在阳光下也能进行 |
D.暗反应只有在黑暗中才能进行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滤纸上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颜色依次是()
A.黄色、橙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B.蓝绿色、黄绿色、黄色、橙黄色 |
C.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D.橙黄色、蓝绿色、黄绿色、黄色 |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条件 |
检验 |
||||
1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37℃ 10min |
3滴碘液 |
||||
2 |
2mL浆糊+2mL清水 |
37℃ 10min |
3滴碘液 |
||||
3 |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
37℃ 10min |
3滴碘液 |
||||
4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95℃ 10min |
3滴碘液 |
||||
5 |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
37℃ 10min |
3滴碘液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脂肪的鉴定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上色的脂肪颗粒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
D.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