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3-4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100<T<150 | B.50<T<150 | C.150<T<200 | D.50<T<100 |
下列“河流一河口城市一注入海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 | 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 |
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 | 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 |
读某运河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运河的正确叙述是
A.该运河的长度超过200千米 |
B.经过该运河的航线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
C.该运河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
D.自东南向西北通过运河可由太平洋进入大 西洋 |
开凿该运河所利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穿越海拔500米以下的低洼地段
②经过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③利用天然湖泊水域
④穿越陆地最狭窄的地区
⑤穿越海拔500米以上的丘陵地区
⑥穿越地广人稀的地区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B.地处迎风坡 |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D.多锋面、气旋活动 |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乙所在省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是
A.水稻种植业 | B.畜牧业 | C.自给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示海峡及附近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是椰枣 |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 D.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
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
C.有冬汛 |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 B.磷酸盐 | C.黄金 | D.铝土矿 |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 |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导致的 |
D.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
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 | B.土壤肥沃 | C.水源充足 | D.地势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