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B.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4较大 |
C.3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然后通过2进入细胞核内。 |
D.只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高倍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A.1—乙;2—甲;3—丙 B.1—丙;2—甲;3—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
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分钟和4小时)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B.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
C.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
D.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 |
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面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①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⑤线粒体产生的ATP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如图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A、B、C、D代表在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①②
B.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D物质可代表胰岛素
C.B物质和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分别穿过0层和7层磷脂双分子层
D.假如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形成的D物质排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消耗能量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肽正常存在).下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
B.若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
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存在于R基上 |
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