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4~5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 B.含沙量 | C.汛期 | D.流量 |
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陕北民歌 |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 D.“三北防护林 |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西安、郑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
B.这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
C.这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这一时期,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②农业高度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④因大城市高科技人才短缺造成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②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③由城市迁往乡村④由乡村迁往城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迁出地引进优秀人才②造成迁出地社会不稳定③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
B.P′为环境承载力 |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
D.P为环境承载力 |
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关 |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 B.科技发展水平 |
C.消费水平 | D.经济发达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