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 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安徽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安理学即程朱理学,首领人物程颢、程颐和朱熹皆为徽州人。新安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他们的理论把儒学的天理思想和礼仪理想完全融入徽州文化之中,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人身上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的每一座贞节牌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历史存照。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安理学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如图,下图是安徽大学珍藏的康熙年间“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
合同书原文如下:
立议合同汪元长、谢胪一,向因两家各有绸布店业开立汉镇,历年收看客货,以致获利艰难。今两家情同志合,议请谢占武兄坐庄苏州,置买绸布等货。开单下苏(注:苏指苏州。下同。编者注),公同酌议:各开各店应用之货,以便配搭发卖;所买之货来汉(注:汉指汉口。下同。编者注),照单均分,毋得推诿:在汉置粮等货下苏,得利照本分息。在苏对会亲友银两置货,倘货未到,两会票先至,各照来信会票应付。其有货来,或要多收者,照苏原价加利三厘钱,以补少收之家。又,在汉两店来往,议定现兑银两,加利五厘钱。庶彼此通融而攸远矣。但两地买卖货物,不得徇私肥己,倘有此情,神明鉴察。今欲有凭,立此合同二纸,各执一纸存据。
计开:
一议谢占武兄俸金九五色银三十两
一议公账之银无得代亲友买物
(2)依据材料指出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的新特点。所有研究徽商历史的学者均采用这一史料作为典型例证,说明采取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的合理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每当历史发生重大变革,新思想、新观念便会应运而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摘自《论语》等主张)请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2)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在政治上找寻的共同的政治方案是什么?
(3)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他们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4)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请列举这一时期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所撰写的两部代表性著作。
(5)20世纪80-90年代,面对国际风云的急剧变换,邓小平南巡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如图
从左到右分别为图一牛顿、图二爱因斯坦、图三达尔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材料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其中“精神发展”具体指的是在欧洲兴起的什么事件?
(2)图三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所述的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这种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
(3)图一和图二科学家在物理理论上分别取得哪些贡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间的关系?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
任务 |
观点或名言 |
古代希腊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 |
孟子 |
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
材料二:
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 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 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 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