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意境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飚,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③鹧鸪:一种鸟,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如何写景的。
答:
(2)“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②,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②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