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皇佑二年(1050),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城粮食爆满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回答26-27题。
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范仲淹“荒政三策”条条奏效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创新就要破除一切陈规陈说
③坚持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提高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的能力和效率,今年两会出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②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实践总要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列诗句中,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爱因斯坦曾说:“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头狮子的尾巴。但不要怀疑狮子的存在。虽然它还不能马上现出它的全身,那是因为它非常巨大。”这句话名言说明

A.意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不可捉摸的
B.大自然无限广大,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D.人们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夸大了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