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两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
|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
上题中的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 A.实践 | B.科学理论 | C.科学实验 | D.多数人的认可 |
2006年6月,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这说明
|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 B.真理性认识总是相对的 |
|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 D.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
|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
|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
|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
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
|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
|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
| 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
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 |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
|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 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