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随处可见“资源消耗型”产品贴的是“Made in China",美国人尽量不做损耗本国资源的买卖。中国号称“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4只公山羊一年绒毛产量加在一起,才能织就一件羊绒衫。这意味着,中国会付出草场连年载畜量超载、植被逐年衰退的代价。下面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的是一种不等价交换 |
| B.现代化建设必须强调经济的全面发展 |
| C.我国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 D.我国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同比增长40.9%左右;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创历史新高。出现这一历史新纪录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 B.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
| C.适度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 D.国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
小张为满足某种需要准备买甲商品,结果因为甲商品价格高转而买了乙商品。由此可以判断
| A.甲一定是高档耐用品 | B.乙必然是生活必需品 |
| C.二者可能互为替代品 | D.二者可能是互补商品 |
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
| A.每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 | B.等价次数远远多于不等价次数 |
| C.价格水平总处于价值之上 | D.商品价格总的来说与价值相符 |
有些品牌白酒注重窖藏环节,根据窖藏时间的长短制定不同的价格。“白酒按年论价”,说明白酒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价值 | B.使用价值 | C.供求关系 | D.个别劳动时间 |
2013年春节期间,某地因为青菜产量减少,平时0.8元一斤的青菜竟买到了3元一斤。这表明
| A.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
|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
| C.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
| D.买方此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