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固氮和固氮微生物不正确的是( )
①根瘤菌的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无关
②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③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
④根瘤菌是共生固氮菌,独立存在时不能生存
⑤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内的外显子的数量比内含子多
⑥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进行拌种,可以提高豆科植物的产量
A.③⑥ | B.④ | C.③④ | D.①②④⑤ |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下图为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例都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 |
C.图中CFTR基因和淀粉分支酶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D.CFTR基因结构异常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乙图的b处神经纤维膜对 Na+ 的通透性强 |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
D.人体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
B.由实验数据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t4 |
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
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
下图为人体内某细胞发生的变化,则一定发生的是
A.甲细胞发生了脱分化过程 |
B.甲细胞正在发生凋亡 |
C.乙细胞将不断进行减数分裂 |
D.乙细胞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