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的救灾现场人们看到,一艘艘救生艇载着被转移的群众和救灾物资在浑浊的洪水中来回奔波,所有参与救援的党员、干部和武警官兵,胳膊上都系着一条红色丝带。"这红色丝带代表我们的抗洪救灾的一种决心,也可以看作抗洪救灾的一颗红心。"这句话表明: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③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避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④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昵?”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一回答表明实践具有
| A.社会历史性 | B.客观物质性 |
| C.主观能动性 | D.直接现实性 |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有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把细心收集的碎片按大小分 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规律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意识可以在事物间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日钓鱼岛之争让我们再一次感到詹天佑之警句“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力量,这一名言
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要求青年人爱好和平,提高报效国家的能力
③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努力增强国家实力
④启示我们要艰苦奋斗,切实维护民族统一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中国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生百味。这告诉我们
①继承民族文化是繁荣文化的根本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④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文化已经成为
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④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