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B.是词人基于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
C.表明理性认识不一定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D.表明艺术与科学没有本质区别 |
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
2008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5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这意味着
①我国农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②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扩大农村消费上
③我国农村居民注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9年12月,迪拜世界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一些欧洲银行损失惨重,有消息显示,极少数中资银行可能牵涉其中,卷入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在博鳌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努力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项是:
A.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 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
C.增发国债,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 | D.调整税目,降低税率 |
假定原来1辆汽车==10部电脑。1部电脑的售价为10000元。现在生产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充满提高一倍,某电脑生产厂家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一辆汽车的售价应为
A.10000元 | B.50000元 | C.100000元 | D.2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