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 A.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
|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
| C.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为实践需要服务的 |
2006年底,国资委出台
《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
| A.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 B.有利于国有资产质的提高 |
| C.有利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D.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
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银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金银
| A.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 | B.可用作装饰品 |
| C.比较贵重 | D.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已生效的法律共有230多部,其中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这体现了
|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了立法职能 |
| B.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
| C.法律成为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
| D.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在逐步落实 |
近年来,在我国网络上讨论的公众事件多了,行政机关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多了,政府部门回应网友质疑和意见的速度快了,网络问责的力度大了。这些变化
| A.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 B.保障了公民对政府的质询权 |
| C.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 D.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 |
从2001年1月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到自2004年向海地陆续派出了8支维和警队,十年间中国维和警察们舍生忘死,不辱使命,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完美答卷,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也让世界人民认识了发展的中国。这表明
| A.中国履行其肩负的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
| B.中国协调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作用显著增强 |
|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
| D.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