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一号热带风暴“珍珠”(CHANCHU)于5月9日20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以东550千米左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15日2时进一步加强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45米/秒)。强台风“珍珠”经我国南海北上,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登陆。进入福建省境内后逐渐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受台风影响的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紧急转移人口一百多万。据此回答:
上图为台风中心经过我国东沙群岛的某气象站时测量到的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则台风中心接近该气象站的时间为
A.5时 B.11时 C.17时 D.21时
当台风于5月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登陆时
A.处于18日的范围大约相当于全球的四分之三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属于西半球
D.孟买正是烈日当空
从5月14日到18日,广东、福建等地受一股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形成强劲的东北风,将迫使台风向左偏转
B.加剧南方的干燥
C.华南地区上空的冷空气有助于削弱强热带风暴的势力
D.形成大量的对流雨
读图,回答19--20题。终年受A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 B.高温少雨 |
C.温和多雨 | D.温和少雨 |
位于大陆西岸,受C气压带和D风带交替的
控制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如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甲处的地理纬度是
A.90°N | B.30°S | C.0° | D.90°S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 |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于2008年7月11日起程,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北冰洋海域进行为期75天的科学考察,于9月22日返回上海。据此回答15~16题当科考队乘“雪龙号”到达本次科考最北海域(85°25′N,147°W)进行考察时,“雪龙号”上五星红旗因盛行风的影响主要飘向为
A.东北 | B.东南 | C.西北 | D.西南 |
科考队考察期间
A.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D.北极圈上的日落时间不断延后 |
该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读图,回答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