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
①与时俱进,坚持科学执政 ②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
A.农业产业化是加强农业主导地位的根本措施 |
B.农业产业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
C.农业产业化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 |
D.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
我国农村经过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后,部分地区呈现出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
①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②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③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④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农业产业化被称为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
A.发展乡镇企业,重视非农产业 |
B.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一并交给农民 |
C.将土地经营权和分配自主权下放给农民,解放农村生产力 |
D.促使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蓝色农业,是水域,以及低洼盐碱地等蓝色国土资源发展渔业和渔区经济,并以此带动水生动植物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目前,各地普遍重视开发蓝色农业资源,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和远洋渔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品储藏、加工、保鲜、运输、出口和渔用饲料以及渔船、渔网、渔机具等二、三产业的发展。这表明()
A.蓝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结合 |
B.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C.蓝色农业更符合市场机制,更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
D.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之一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之所以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因为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
①农民的切身利益②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③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④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的升级换代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