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经常使用发泡塑料餐盒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全国一次性食具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食具的制作危及臭氧层,用它装饭菜危害人体健康;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二:某地区砍伐了一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这个地区的GDP因此而增加了。但是,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存空间。
材料三:随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亮点。我国公布了2020年碳排放降低的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针对材料一的消费问题,作为消费者应践行的正确原则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所暴露的问题给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实现2020年碳排放目标上可采取哪些调控手段和措施。(9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图表,回答问题: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
↑↓
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上图揭示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2分)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
表现形式?(6分)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这一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与演变。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集团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5分)
(2)评析美国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7分)

材料一:有些地方明文规定商店一律不得销售外地产品,凡是本地有的,外地同类产品进入本地,必须先由工商、税务、交通、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检查。有些地方政府插手经济纠纷,设置障碍,阻挠外地办案人员办理经济案件,甚至帮助当地人逃避债务,搞司法保护。
材料二:某市为了发展经济,由政府出面担保为企业提供贷款,而对本市生产的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却视而不见,对外地执法机构的执法工作也不予配合。
材料三: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2010年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
(2)为什么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2010年7月5日的《经济日报》发文指出,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继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化解制约消费率提高的不利因素,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李克强同志也曾发文强调,要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说消费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6分)
(2)结合实际,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8分)

材料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纸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的现象。在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国民经济数据,为我们观察中国目前是否出现高通货膨胀提供了依据。
材料二: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的CPI的相关数据如下:

指标
5月同比增长(%)
1-5月同比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CPI)
3.1
2.5
食品类
6.1
5.4
非食品类
烟酒及用品
1.7
1.6
1.6
1.1
衣着
-1.2
-1.1
家庭设备用品及其维修
-0.3
-0.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3.2
2.7
交通和通信
0.1
0.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6
0.2
居住
5.0
3.7

(注:2010年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为物价增幅控制在3%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小明的妈妈是一名家庭主妇,她非常关注市场上物价的变化。请你分析,物价上涨给她的家庭日常消费带来的影响。(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