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二:据水利部网站消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旱情仍呈持续发展态势,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局部出现严重干旱,局部地区旱情甚至达到百年一遇。 其中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抗旱救灾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关注云南、广西等地的旱情发展,加强监测预警,加密会商分析,先后多次派出工作组前往抗旱一线,及时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加大对旱区抗旱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各地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6.4亿元人民币,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材料三:针对当前云南省发生特大干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突出,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区、市)局部旱情持续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于2月24日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并要求国家防总相关成员单位和有关省(区、市)及流域防总按照预案要求,全力做好西南地区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据来自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数据说,旱情发生后,各地已完成抗旱浇地50多万公顷,临时解决了67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有关方面将继续采取水库供水、打井、调水等各项措施,确保旱区民众用水安全。此外,各地气象部门也已启动应急预案,将随时抓住机会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⑴ 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6分)
⑵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9分)
镜头一:2005年4月28日晚,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数十人到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听戏。茶馆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细瓷盖碗,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的服务员穿梭往来。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大佛龙井茶,后来又换上了浓香扑鼻的茉莉花茶。更吸引客人的是一组充满京腔京韵的演出,包括京剧、单弦、清宫礼仪、含灯大鼓、顶技、五音联弹等。整个晚上,两岸同胞共同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愫里。表演快结束时,连战主席欣然挥笔写下“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
镜头二:2005年5月9日上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赴老家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祭祖。按照当地的习俗,此次祭祖仪式分为行祭祖礼;鸣炮;主祭人就位;向先祖三鞠躬;行上香礼;行祭祖礼,三祭酒、酌酒;主祭,主祭人向先祖三鞠躬;鸣炮及礼成等9道步骤。每到一处,宋楚瑜及家人均严格按照家乡风俗,任何一项程序也不敢怠慢。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请结合以上两组镜头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
材料一:在文学艺术方面,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
材料二: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箫、唢呐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材料三:在民族舞蹈,建筑壁画,科学医药方面各民族文化更是灿烂多彩。
分析上述材料,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台湾文化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与闽南文化共称为“闽台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传播到台湾地区。随着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大陆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面传播到台湾。由于明清时期移居台湾的主要是福建闽南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的人民,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活、客家话,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与福建、广东等地也基本相同。
虽然在台湾近代史上,闽台文化一度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成为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了,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会抽时间拜访曲阜“三孔”圣地。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莆仙戏等地方戏剧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福建莆田湄州湾祭拜妈祖,到河南新郑黄帝陵祭祖。至于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阖家团圆等民俗习惯,无不是两岸同根同宗的证明。2005年5月9日宋楚瑜率亲民党代表团祭拜黄陵时表示:两岸同根同宗同文化割舍不断。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维系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2004年,云南利用丰富多彩的多民族人文景观,打造多元文化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文化冲击波,无论是耳熟能评的《五朵金花》,还是引起轰动的《云南映象》,在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着云南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走向了世界。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