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共同目的是
A.防止通货紧缩,避免经济增长乏力 |
B.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急剧上涨 |
C.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D.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
2008年甲国的某行业一年总共生产出10万件H商品。其中8万件是用机器生产的,总共耗费了16万个小时,其余2万件是手工作坊生产的,每件平均劳动时间是12小时。假定2009年机器生产企业生产H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而手工作坊生产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此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国2009年生产单位H商品的价值量是( ),2009年一年内生产的H商品的价值总量是()
A.7小时 95.2万小时 | B.10/7小时 40万小时 |
C.10/7小时 136/7万小时 | D.40/7小时 544/7万小时 |
下图描述的是2010年1~6月某商品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
B.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
C.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
D.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
国际油价的飙升,导致汽车使用成本增加,为此,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开始大力推广自行车出租服务,掀起了一场小型交通工具革命,人们对汽车的使用趋于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一种商品(服务)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减少
②价格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影响比较大
③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受其互补商品价格的影响
④一种商品(服务)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面是甲乙两人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据此回答15~16题。
15.从甲乙两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甲乙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B.甲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乙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C.甲是租赁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D.甲是钱货两清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16.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