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至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
| C.工业革命的进行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00)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
|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
|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境地 |
|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
|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
|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