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③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④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下列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
|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
| C.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
|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 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 |
| 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 |
| 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 |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
|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
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
|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
| C.清政府逐渐放弃了天朝上国的思维 |
| D.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