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
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
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 |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 D.中苏关系缓和 |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Bradley在1951年5月15日国会听证会上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讲,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的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中国的内战 | B.朝鲜战争 | C.越南战争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
A.丘吉尔 | B.爱因斯坦 | C.杜鲁门 | D.富兰克林·罗斯福 |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精髓是()
A.解放思想 | B.实事求是 | C.团结一致 | D.祖国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