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受到了削弱。……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的国王……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该学者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看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学者对希腊民主制度给予了否定 |
B.其揭示了希腊民主制的弊端 |
C.认为应将政治权利和哲学理智结合 |
D.认为希腊民主制下领导阶层受到限制 |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环保和保持交通通畅 |
B.保护财产所有者的利益 |
C.注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D.注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
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 |
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 |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 |
刘新宇在《论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中指出:“抗日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重新分化和组合,为后来国共两党的进退埋下了伏笔。”以下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抗战初期,大多数中国人认同国民党的正统地位 |
B.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农民的普遍支持 |
C.随着抗战的进行,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日渐流失 |
D.抗战期间,各民主党派从对国民党的认同发展到脱离对国民党的依附 |
中国近代外交家黎庶昌任职伦敦八载,上《敬陈管见折》,其认为:“轮船、火车、电报、信局、自来水火、电器等公司之设,实辟天地来未有之奇,而裨益于民生日用者甚巨,虽有圣智,亦莫之能违矣。”“凡事皆由上下议院商定,国王签押而行之,君民一体,颇与三代大同。”其观点为()
A.学习西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B.西方技术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传统制度 |
C.清政府不重视西方技术的使用 |
D.体现了洋务派当时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