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士对中国文献的翻译和介绍始于:
| A.15世纪 | B.16世纪 | C.17世纪 | D.18世纪 |
据报道,2002年,伊朗官方曾发布了一批玩偶,希望以此来抵御人们对芭比娃娃的需求。这些娃娃身着伊斯兰传统服装,而女性娃娃则以头巾裹头,身上披着宽大的衣服,完全符合伊朗女性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循的礼仪。不过,此举并不成功,人们还是更喜欢芭比娃娃。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美国对伊朗进行“和平演变” |
| B.美国文化和伊朗本土文化的冲突 |
| C.美国和伊朗的政治对立 |
| D.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 )
| A.知识经济的兴起 | B.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D.福利国家的形成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
|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
|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
|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 A.“冷战”秩序的建立 | B.关贸总协定签署 |
|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