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B.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C.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D.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设立军机处

云贵高原一带历史上称为“西南夷”。元明清时期对“西南夷”进行了有效管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朝在此实行土司制度
B.明代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C.雍正大规模“改土归流”
D.晚清时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明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授权锦衣卫监查官民行为
B.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C.废丞相,行政权分属六部
D.实行史上最为严酷的文字狱

藏文史籍《萨家世繁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会于八思巴。”这段史料表明()

A.满洲贵族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B.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
C.西藏已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D.宣政院就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