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批基因型都相同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滑R对皱缩r为显性),生物兴趣小组将这些豌豆种子和另一些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这些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型。第一组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进行实验,第二组用测交法进行实验,第三组的同学认为前两组的方案较为繁琐,于是设计了一个更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如果你是第三组成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方法:____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第二步:植株开花时让其________。
第三步:分别收集每株种子并进行统计分析。
④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据图回答(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编号):
(1)图中①③过程分别为作用。①和③过程的进行,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
(2)图中①~③过程属于免疫。
(3)图中结构[ ]为上述各生命活动提供来源。
(4)如果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不能被清除,吞噬细胞就将抗原传递给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由其产生和分泌(物质),该物质分布于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能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该物质是由图中[ ]合成。
(5)下图是另一种免疫过程示意图:
图中由C到D的过程表示。在此免疫过程中,C图中的另一细胞还能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来杀死图B细胞。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常是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5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 2.0~6.0)、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组实验。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
④预期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过酸则抑制细胞伸长。
(3)酸性物质作用于(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从而促进了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下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细胞。
(2)如果①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③与②之间的转换,则③表示,此时(激素)分泌量会降低。
(3)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共有种。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
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利用F2各表现型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如果提供含氰糖苷和氰酸酶两种材料,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
表现型 |
提取液 |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
叶片I |
产氰 |
含氰 |
产氰 |
产氰 |
叶片Ⅱ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产氰 |
叶片Ⅲ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产氰 |
不产氰 |
叶片Ⅳ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不产氰 |
(1)氰产生后,储存在牧草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
(2)两个不产氰亲本的基因型是和,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3)叶片Ⅱ的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条染色体;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分裂过程中。
⑵细胞①中有个染色体组,分裂结束后,形成子细胞的名称是。
⑶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种基因型的细胞,细胞的基因型是。
⑷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