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数百个城市展开,旨在倡导民众关注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图1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先后顺序是
A.旧金山一惠灵顿—莫斯科一雅典—伦敦 |
B.伦敦一雅典一莫斯科一惠灵顿一旧金山 |
C.伦敦一旧金山一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 |
D.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伦敦一旧金山 |
活动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白昼最长,利于开展“Earth Hour”活动 |
B.惠灵顿与伦敦的气候特点一致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四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 |
D.当地日出时间最早的是莫斯科 |
下图为某地区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水补给潜水 |
B.潜水补给河水 |
C.河流东岸潜水补给河水,西岸河水补给潜水 |
D.河流西岸潜水补给河水,东岸河水补给潜水 |
若图中等潜水位线的等高距为5米,那么A、B两地的潜水水位差可能为
A、15米B、20米
C、25米 D、30米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所示区域中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a气候的雨季均在11月至次年4月 |
B.c气候在6-8月期间温和多雨 |
C.d气候的形成原因是该地远离海洋 |
D.e气候分布在纬度10°-20°的大陆东岸 |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B.甲、乙两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C.乙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有关 |
D.乙地气候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
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昐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 | B.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 |
C.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 |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 |
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
C.湿度增加,产生降雨 | D.气温降低,有风沙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下列各题。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A.位于背风坡 |
B.地势高 |
C.西南季风影响大 |
D.相对高度变化大 |
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大 |
C.8月――受副热带控制时间长,气温高 |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
下表是两个城市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城市 |
① |
② |
|
平均气温 (℃) |
1月 |
5 |
11 |
7月 |
29 |
27 |
|
平均降水量 (mm) |
1月 |
47 |
75 |
7月 |
150 |
5 |
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 B.大陆东岸 |
C.大陆内部 | D.赤道地区 |
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 B.亚寒带针叶林 |
C.亚热带常绿哽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