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对老百姓而言,是个既远又近的话题。说它远,是因为它关乎政策的制订、条文的修改,似乎是各级卫生主管官员该操心的事;说它近,是因为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保障,决不能“等闲视之”。而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走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时间 |
措施 |
2006年9月26日 |
医改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在网上开通“我为医改建言献策”栏目,并通过热线电话,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
2007年3月23日 |
工作小组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开展“医改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的独立研究 |
2008年4月11日 |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医改工作座谈会,听取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负责人、教师、城乡居民等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
200年10月14日 |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问计于民 |
2009年2月5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医改文件。 |
2009年4月6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
2009年7月24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 |
(1)请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2分)
(2)你认为上述材料还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6分)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它具体通过海洋生产总值体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洋GDP。“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占GDP的比重接近十分之一,创造了3200多万个就业岗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
材料三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洋资源丰富,但是我们的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2010年5月12日,国家海洋局正式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明确提出“要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利和利益。
鉴于我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同周边海上国家的和谐建设。
(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至2010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示意图:
注: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GDP的48%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0%、19%和9%。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达到20%。
材料二: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天时、地利、人和。全省海洋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近海渔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涉海院校15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十二五”期间,2000亿民间资本或将投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省政府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
材料三: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 “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3)结合材料三,说明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主要包括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60%提高到3.27%,但这一比例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材料二: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1)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二,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16分)
材料一:近年来在我国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温家宝总理说,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事业。2010年我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慈善事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友就此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网友“闻讯”: |
某企业家经常宣扬自己的慈善行为,我认为这样不好,做慈善不是为了扬名获得回报,所以要低调些! |
网友“亚非”: |
我认为做慈善就应该高调些,这样能起到榜样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活动中来。 |
我要发言: |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8分)
(2)请你站在其中的一方立场上,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知识论证该观点。(8分)
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长 |
占GDP比重 |
2006 |
5123亿元 |
17.1% |
2.45% |
2007 |
6412亿元 |
25.1% |
2.6% |
2008 |
7630亿元 |
18.9% |
2.43% |
2009 |
8400亿元 |
10% |
2.5% |
2010 |
10347亿元 |
23.2% |
2.6% |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根据《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到2015年,通过 “文化大省”建设,使我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示范区域。按照“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总体布局,把杭州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推动形成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三大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
材料三:浙江悠久的历史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还是艺术创作、产业发展、遗产保护,敢为人先的浙江都走在前列。浙江宋城集团充分利用、挖掘杭州的南宋历史文化资源,创新经营机制,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探索,打造了“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实现高盈利与高增长,2010宋城股份成功上市也被新华社评为十大新闻,名列榜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3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省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浙江宋城集团的成功实践给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哲学启示。(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