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藏、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材料说明 (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传统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课堂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出的四个图形符号(如下图所示),哪个与其他三个的类型不同?有的同学说是图甲,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有的同学说是图乙,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有的同学说图丙也正确,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还有的同学说,图丁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最后,老师的总结是: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答案的丰富多彩表明 ( )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
B.认识与实际的一致是具体的一致 |
C.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不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2005年1月19日,北京市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2004十大经济事件”。其中包括“非典”灭活疫苗一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成为世界上首例通过临床试验的“非典”疫苗。据此完成17~18题。
17.科学家研制出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止SARS的产生。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对人体注射疫苗可以使肌体产生免疫抗体,这是现代防疫学规律。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将为防止SARS作出贡献。这说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D.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直到今天也没有被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根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A.世界上还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 |
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
D.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