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组
织力量攻关,短时间内率先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研制出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并在特殊人群接种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
|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
|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
2004年以来,中国高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用5年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并且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技术标准创多项“世界之最”。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
|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
|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形成和发展源泉 |
|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创造者 |
2010年11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中出现了能集中反映一些被高度关注社会问题的词语群,如“民生博客”、“给力”、“楼倒倒”等。这类词语群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这启示我们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
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表明
| A.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建筑和上层建筑都是不相适应的 |
| B.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 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