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纲要”自征求意见以来,社会反响强烈。
材料一:广东某校高三文科班学生围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就势展开了关于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方案的讨论。讨论中,甲方学生认为原来的“3+X(专业)+文基”突出了X(专业)科的重要地位,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专长;乙方学生则认为现在的“3+文科综合”把政、史、地放在同等地位,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偏科现象,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材料二:十一年来,广东高考方案就有四次比较大的调整,变化急剧让人眼花缭乱。究竟哪种方案更适合于学生的发展,还是让它们在社会中接受检验吧,因为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别为甲、乙方的学生寻找辩证法依据。
(2)有人认为,真理是主观的。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要评析此观点。
去年中国船员在金三角水域遭遇枪击事件,经过中国警方深入调查研究,案件基本告破,9名犯罪嫌疑人已抓捕归案。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③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
C.意识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 B.规律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 |
C.要注重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 D.要有发展的眼光 |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右边漫画《助农》启示我们()
A.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