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4月30晚日正式开幕,截至2010年3月中旬共有192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在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中国政府向各国驻华使馆递交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的官方邀请函,热情邀请与中国建交国家来华参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待以上海世博会为舞台,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勾画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各参展国与国际组织在展馆设计和建筑上,创意独特,并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尼泊尔馆则截取了其首都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非洲联合馆将带您进入充满神秘色彩的新奇而陌生的非洲大陆……这些展馆又不约而同地凸显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一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现象?
(2)有人欣赏了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文化不愧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结合材料二,请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践行“低碳经济”的理念。
(4)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和建筑如何体现矛盾的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书法家协会某学者认为:回归经典,建构书法的当代标准,是书法现代创变的可行途径。这说明

A.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B.要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变换不居的

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让墙壁说话、让小草育人”理念,这体现了

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
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 2008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决定派军舰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活动。这表明

A.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B.国际法对所有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C.联合国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恶劣行径,西藏宗教界爱国人士强烈谴责、愤怒声讨以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罪恶行径。这反映了,在我国

A.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B.宗教界人士自觉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放弃了有神论信仰
C.宗教组织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D.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