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说:“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
| B.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
| C.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
2013年9月4日晚,一年一度的湖北木兰山金秋庙会热闹开场,来自省内外3万余人云集木兰山胜景广场,参加盛会,争抢头香。国人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观念,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争抢供“头香”,以求得好兆头。他们这样做属于
| A.唯物主义 | B.二元论 | C.形而上学 | D.唯心主义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
|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一个手工业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
|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D.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
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
②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