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B.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
C.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技术 | 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下表是中共中央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变化情况,该表说明了
原计划 |
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1960年) |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 |
|
钢铁产量(万吨) |
2300 |
2010 |
1900 |
煤炭产量(亿吨) |
5.2 |
4.25 |
4.36 |
粮食产量(亿斤) |
4300 |
3900 |
4100 |
棉花产量(万担) |
3300 |
3200 |
3200 |
大中型项目数(个) |
1500 |
1200 |
800 |
A.中央的“左”倾错误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B.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断
C.“八字方针”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作用 D.国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 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