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
n<50 |
n≈150 |
n≈260 |
n≈500 |
X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
50 |
50 |
50 |
50 |
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
1000 |
400 |
120 |
0 |
症状表现 |
无症状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
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
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
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测得其中一组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注射到小鼠体内的可能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物 |
B.图中虚线代表S型菌,实线代表R型菌 |
C.两种细菌都增加是因为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 |
D.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 |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Ⅲ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
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⑥杂交育种一般从F。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可以分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
B.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种类,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
C.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健那绿处理后的细胞,可以看到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得以证实的 |
B.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
C.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可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D.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得以证实的 |
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有色素产生并沉积,否则为白色毛。已知鸡羽毛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则可使色素沉积。如果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体)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体)进行杂交,F.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羽毛着色的几率为
A.O | B.1/4 | C.1/2 | D.3/4 |